掛席幾千里,名山都未逢。
②泊舟潯陽郭,始見香爐峰。
嘗讀遠公傳,永懷塵外蹤。
③東林精舍近,日暮但聞鐘。
0
糾錯/補充
① 香爐峰:又作“廬山”、“廬峰”。
② 掛席:又作“掛帆”。
③ 遠公:晉代高僧慧遠的尊稱。
這首詩色彩淡素,渾成無跡,后人嘆為“天籟”之作。上來四句,頗有氣勢,尺幅千里,一氣直下。詩人用淡筆隨意一揮,便把這江山勝處的風貌勾勒出來了,而且還傳遞了神情。
試想在那千里煙波江上,揚帆而下,心境何等悠然。一路上也未始無山,但總不見名山,直到船泊潯陽城下,頭一抬,那秀拔挺出的廬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,“啊,香爐峰,這才見到了你,果然名不虛傳!”四句詩,一氣呵成,到“始”字輕輕一點,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悅之情就顯示出來了。
香爐峰是廬山的秀中之秀,在不少詩人的歌詠中常見它美好的身影?!叭照障銧t生紫煙”(李白《望廬山瀑布》),在李白筆下,香爐峰青銅般的顏色,被紅日映照,從云環霧繞中透射出紫色的煙霞,這色彩何等濃麗。
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輝的濃筆,表現出他熱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瑋絢爛的詩風。而此時的孟浩然只是怡悅而安詳地觀賞,領略這山色之美。因而他用的純乎是水墨的淡筆,那么含蓄、空靈。從悠然遙望廬山的神情中,隱隱透出一種悠遠的情思。
詩人以上半首敘事,略微見景,稍帶述情,落筆空靈;下半首以情帶景,情是內在的,他又以空靈之筆來寫,確如昔人評曰:“一片空靈”。
香爐峰煙云飄逸,遠“望”著的詩人,神思也隨之悠然飄忽,引起種種遐想。詩人想起了東晉高僧慧遠,他愛廬山,刺史桓伊為他在這里建造了一座禪舍名“東林精舍”。據云那處所是:“洞盡山美,卻負香爐之峰,傍帶瀑布之壑,……清泉環階,白云滿室?!钡竭@兒來的人都感到“神清而氣肅”。這地方如此清幽,使人絕棄塵俗,當然也是為那些山林隱逸之士所向往的了。孟浩然是一位“紅顏棄軒冕,白首臥松云”(李白《贈孟浩然》)的人物,所以他那“永懷塵外蹤”的情懷是不難理解的。
詩人在遐想,深深懷念這位高僧的塵外幽蹤,這時,夕陽斜照,忽然隱隱約約聽到從遠 * 禪之地的東林寺里傳來陣陣鐘聲,東林精舍近在眼前,而遠公早作古人,高人不見,空聞鐘聲,心中不禁興起一種無端的悵惘?!翱铡弊智轫崢O為豐富。這兒是倒裝句法,應該是先聞東林之鐘然后得知精舍已“近”。這一結余音裊裊,含有不盡之意。且點出東林精舍,正是作者向往之處?!叭漳骸倍终f明聞鐘的時刻,“聞鐘”又渲染了“日暮”的氣氛,加深了深遠的意境;同時,也是點題。
這首詩,詩人寫來毫不費力,真有“揮毫落紙如云煙”之妙。詩人寫出了“晚泊潯陽”時的所見、所聞、所思,流露出對隱逸生活的傾羨。然而盡管“精舍”很“近”,詩人卻不寫登臨拜謁,筆墨下到“空聞”而止,“望”而不即,悠然神遠。難怪主“神韻”說的清人王士禛極為贊賞此詩,把它與李白詩“牛渚西江夜”并舉,用以說明司空圖《詩品》中所謂“不著一字,盡得風流”的妙境,還說:“詩至此,色相俱空,真如羚羊掛角,無跡可求,畫家所謂逸品是也?!?br>
(錢仲聯 徐永端)
②泊舟潯陽郭,始見香爐峰。
嘗讀遠公傳,永懷塵外蹤。
③東林精舍近,日暮但聞鐘。


翻譯和注釋
譯文
經過了幾千里江上揚帆,竟然都沒遇到一座名山。
當我在潯陽城外泊了船,才看到香爐峰非同一般。
我曾讀過慧遠公的小傳,其塵外之蹤永使我懷念。
東林精舍雖然近在眼前,卻徒然聽到傳來的鐘聲。
注釋
潯陽:江州治所,今江西省九江市。
掛席:張帆。
郭:外城。
遠公傳:梁代·釋慧皎《高僧傳》有東晉東林寺慧遠法師的傳記。
塵外蹤:謝靈運《田南村園激流植授》:“唯開蔣生徑,永懷求羊蹤?!?br />東林精舍:即東林寺,在廬山峪嶺以北。精舍,僧人所居。
晚泊潯陽望香爐峰①問答
問:《晚泊潯陽望香爐峰①》的作者是誰?
答:晚泊潯陽望香爐峰①的作者是孟浩然
問:晚泊潯陽望香爐峰①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晚泊潯陽望香爐峰①是唐代的作品
問:掛席幾千里,名山都未逢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掛席幾千里,名山都未逢 出自 唐代孟浩然的《晚泊潯陽望香爐峰①》
問:掛席幾千里,名山都未逢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掛席幾千里,名山都未逢 的下一句是 ②泊舟潯陽郭,始見香爐峰。
問:出自孟浩然的名句有哪些?
答:孟浩然名句大全
晚泊潯陽望香爐峰①賞析
① 香爐峰:又作“廬山”、“廬峰”。
② 掛席:又作“掛帆”。
③ 遠公:晉代高僧慧遠的尊稱。
這首詩色彩淡素,渾成無跡,后人嘆為“天籟”之作。上來四句,頗有氣勢,尺幅千里,一氣直下。詩人用淡筆隨意一揮,便把這江山勝處的風貌勾勒出來了,而且還傳遞了神情。
試想在那千里煙波江上,揚帆而下,心境何等悠然。一路上也未始無山,但總不見名山,直到船泊潯陽城下,頭一抬,那秀拔挺出的廬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,“啊,香爐峰,這才見到了你,果然名不虛傳!”四句詩,一氣呵成,到“始”字輕輕一點,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悅之情就顯示出來了。
香爐峰是廬山的秀中之秀,在不少詩人的歌詠中常見它美好的身影?!叭照障銧t生紫煙”(李白《望廬山瀑布》),在李白筆下,香爐峰青銅般的顏色,被紅日映照,從云環霧繞中透射出紫色的煙霞,這色彩何等濃麗。
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輝的濃筆,表現出他熱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瑋絢爛的詩風。而此時的孟浩然只是怡悅而安詳地觀賞,領略這山色之美。因而他用的純乎是水墨的淡筆,那么含蓄、空靈。從悠然遙望廬山的神情中,隱隱透出一種悠遠的情思。
詩人以上半首敘事,略微見景,稍帶述情,落筆空靈;下半首以情帶景,情是內在的,他又以空靈之筆來寫,確如昔人評曰:“一片空靈”。
香爐峰煙云飄逸,遠“望”著的詩人,神思也隨之悠然飄忽,引起種種遐想。詩人想起了東晉高僧慧遠,他愛廬山,刺史桓伊為他在這里建造了一座禪舍名“東林精舍”。據云那處所是:“洞盡山美,卻負香爐之峰,傍帶瀑布之壑,……清泉環階,白云滿室?!钡竭@兒來的人都感到“神清而氣肅”。這地方如此清幽,使人絕棄塵俗,當然也是為那些山林隱逸之士所向往的了。孟浩然是一位“紅顏棄軒冕,白首臥松云”(李白《贈孟浩然》)的人物,所以他那“永懷塵外蹤”的情懷是不難理解的。
詩人在遐想,深深懷念這位高僧的塵外幽蹤,這時,夕陽斜照,忽然隱隱約約聽到從遠 * 禪之地的東林寺里傳來陣陣鐘聲,東林精舍近在眼前,而遠公早作古人,高人不見,空聞鐘聲,心中不禁興起一種無端的悵惘?!翱铡弊智轫崢O為豐富。這兒是倒裝句法,應該是先聞東林之鐘然后得知精舍已“近”。這一結余音裊裊,含有不盡之意。且點出東林精舍,正是作者向往之處?!叭漳骸倍终f明聞鐘的時刻,“聞鐘”又渲染了“日暮”的氣氛,加深了深遠的意境;同時,也是點題。
這首詩,詩人寫來毫不費力,真有“揮毫落紙如云煙”之妙。詩人寫出了“晚泊潯陽”時的所見、所聞、所思,流露出對隱逸生活的傾羨。然而盡管“精舍”很“近”,詩人卻不寫登臨拜謁,筆墨下到“空聞”而止,“望”而不即,悠然神遠。難怪主“神韻”說的清人王士禛極為贊賞此詩,把它與李白詩“牛渚西江夜”并舉,用以說明司空圖《詩品》中所謂“不著一字,盡得風流”的妙境,還說:“詩至此,色相俱空,真如羚羊掛角,無跡可求,畫家所謂逸品是也?!?br>
(錢仲聯 徐永端)
精彩推薦:
- 空山不見人,但聞人語響。返景入深林,復照青苔上。
評論
發表評論
- 昨日新花紅滿眼,今朝美酒綠留人。
- 可是於君一見、眼雙明。
- 自悲人是假,那復假為人。
- 唯通遠山信,因致逸人書。
- 滿眼高帆,隱映畫圖中。
- 求仲應難見,殘陽且掩關。錢起《歲初歸舊山》
- 故情君且足,謫宦我難任。
- 子規夜夜啼巴樹,不并吳鄉楚國聞。
- 谷里佳人,一片冰霜。
- 便擬掛冠君會否?耳根不復耐喧嘩。
- 凝望處,決定去棲神。凈圓《望江南/憶江南》
- 青苔常滿路,流水復入林。
- 知道筠溪春寂寞,來慰相思。李彌遜《浪淘沙》
- 身病向鄱陽,家貧寄徐州。
- 好雨知時節,當春乃發生。
- 喬木蒼煙外,孤村落照間。
- 畫圖里,看煙雨。白樸《賀新郎》
- 谷雨江南佳節近,惠泉山下小船歸。文征明《煎茶詩贈履約·嫩湯自候魚生眼》
- 云容冱雪,暮色添寒,樓臺共臨眺。施岳《解語花》
- 滿懷禁不得、許多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