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

作者:

體裁:

陳與義古詩文作品
朝代:宋代,已收錄662篇
陳與義(1090-1138)字去非,號簡齋,洛陽(今屬河南)人?;兆谡腿辏?113)登上舍甲科。授開德府教授,累遷太學博士。南渡后,召為兵部員外郎、翰林學士、知制誥,官至參知政事。以詩著名,原屬江西詩派。宋室南渡后,詩風有了明顯轉變,由描寫個人生活情趣轉而抒發愛國思想,由清新明凈趨向沉郁悲壯。亦工詞,其詞意境與詩相近,有清婉奇麗的特點,而豪放處又接近蘇軾。有《簡齋集》、《無住詞》。
問:陳與義的名句有哪些?
答:陳與義名句大全
人物評價
陳與義(一○九○~一一三八)字去非,自號簡齋,洛陽人,有“簡齋集”。在北宋南宋之交,也許要算他是最杰出的詩人。他雖然推重蘇軾和黃庭堅,卻更佩服陳師道,把對這些近代人的揣摩作為學杜甫的階梯,同時他跟江西派不很相同,因為他聽說過“天下書雖不可不讀,然慎不可以有意于用事”。我們看他前期的作品,古體詩主要受了黃、陳的影響,近體詩往往要從黃、陳的風格過渡到杜甫的風格。杜甫律詩的聲調音節是公推為唐代律詩里最弘亮而又沉著的,黃庭堅和陳師道費心用力的學杜甫,忽略了這一點。陳與義卻注意到了,所以他的詩盡管意思不深,可是詞句明凈,而且音調響亮,比江西派的討人喜歡。靖康之難發生,宋代詩人遭遇到天崩地塌的大變動,在流離顛沛之中,才深切體會出杜甫詩里所寫安史之亂的境界,起了國破家亡、天涯淪落的同感,先前只以為杜甫“風雅可師”,這時候更認識他是個患難中的知心伴侶。王铚“別孝先”就說:“平生嘗嘆少陵詩,豈謂殘生盡見之;后來逃難到襄陽去的北方人題光孝寺壁也說:“蹤跡大綱王粲傳,情懷小樣杜陵詩”。都可以證明身經離亂的宋人對杜甫發生了一種心心相印的新關系。詩人要抒寫家國之痛,就常常自然而然效法杜甫這類蒼涼悲壯的作品,前面所選呂本中和汪藻的幾首五律就是例子,何況陳與義本來是個師法杜甫的人。他逃難的第一首詩“發商水道中”可以說是他后期詩歌的開宗明義:“草草檀公策,茫茫杜老詩!”他的“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虜至”又說:“但恨平生意,輕了少陵詩”,表示他經歷了兵荒馬亂才明白以前對杜甫還領會不深。他的詩進了一步,有了雄闊慷慨的風格。在他以前,這種風格在李商隱學杜甫的時候偶然出現;在他以后,明代的“七子”像李夢陽等專學杜甫這種調門,而意思很空洞,詞句也雜湊,幾乎像有聲無字的吊嗓子,比不上陳與義的作品。雖然如此,就因為這點類似,那些推崇盛唐詩的明代批評家對“蘇門”和江西派不甚許可,而看陳與義倒還覺得順眼。
陳與義在南宋詩名極高,當時有幾個學他的人,像他的表侄張铚和朱熹的父親朱松。然而他的影響看來并不大,也沒有人歸他在江西派里,張铚講他的詩學的時候,就半個字沒提起黃庭堅。南宋末期,嚴羽說陳與義“亦江西之派而小異,劉辰翁更把他和黃庭堅、陳師道講成一脈相承;方回尤其仿佛高攀闊人作親戚似的,一口咬定他是江西派,從此淆惑了后世文學史家的耳目。
“簡齋集”有胡穉的注本,在宋人注的宋詩里恐怕是最簡陋的一種。
--錢鐘書<宋詩選注>
陳與義古詩文(第1頁):
- 草草隨時事,蕭蕭傍水門。濃陰花照野,寒食柳圍村??婉强占压?,鶯聲忽故園。不知何處笛,吹恨滿清尊。
- 漲江臨眺足消憂,倚杖江邊地欲浮。疊浪併翻孤日去,兩津橫卷半天流。黿鼉雜怒爭新穴,鷗鷺驚飛失故洲??蔀橐还俜量煲?,眼中唯覺欠扁舟。
- 巴陵二月客添衣,草草杯觴恨醉遲。燕子不禁連夜雨,海棠猶待老夫詩。天翻地覆傷春色,齒豁頭童祝圣時。白竹籬前湖海闊,茫茫身世兩堪悲。
- 紅園歸計墮虛空,啼鳥驚心處處同。四壁一身長客夢,百憂雙鬢更春風。梅花不是人間白,日色爭如酒面紅。且復高吟置余事,此生能費幾詩筒。
- 城中爆竹已殘更,朔吹翻江意未平。多事鬢毛隨節換,盡情燈火向人明。比量舊歲聊堪喜,流轉殊方又可驚。明日岳陽樓上去,島煙湖霧看春生。
- 山人本合居巖嶺。聊問支郎分半境。殘年藜杖與綸巾,八尺庭中時弄影。呼兒汲水添茶鼎。甘勝吳山山下井。一甌清露一爐云,偏覺平生今日永。
- 洛陽城邊風起沙,征衫歲歲負年華。歸途忽踐楊柳影,春事已到蕪菁花。道路無窮幾傾轂,牛羊既飽各知家。人生擾擾成底事,馬上哦詩日又斜。
- 胡兒又看繞淮春,嘆息猶為國有人??墒勾淙A周宇縣,誰持白羽靜風塵。五年天地無窮事,萬里江湖見在身。共說金陵龍虎氣,放臣迷路感煙津。


詩詞推薦:
評論
發表評論
- 送了棲鴉復暮鐘。
- 初怪上都聞戰馬,豈知窮??达w龍。
- 高林忽送黃鸝語。陳與義《漁家傲》
- 簾前光景奇。陳與義《菩薩蠻》
- 回望海光新。
- 謫仙已去與誰同。
- 東風也作清明節,開遍來禽一樹花。陳與義《清明二絕·街頭女兒雙髻鴉》
- 立秋后三日行,舟之前后,如朝霞相映,望之不斷也。陳與義《虞美人·扁舟三日秋塘路》
- 照見紗巾藜杖、帶香歸。陳與義《虞美人》
- 九日登臨有故常。隨晴隨雨一傳觴。陳與義《定風波·九日登臨有故?!?/div>